春节期间,
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饭,
聊聊家常,
谈谈去年的情况,
说说新年的期盼,
可以说是每家每户必做的事情。
共享美味的客家菜,
已经客家龙川人增进感情的方式之一,
那么,
客家人吃饭有什么必点的菜呢?
一起去看看~
客家菜特色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迁至岭南山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远离海洋,客家菜便以内陆的油重味浓、咸香软糯为特色,即我们客家话说的“肥、咸、香”。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饭有饭香,肉有肉味”。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的说法。注重火功,以蒸、焗、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客家菜尤其讲求四时节气,有“冬羊、夏狗、春鸡、秋鸭”之说。
客家人必点的客家菜
客家酿豆腐
传说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客家先人从中原南迁后,因岭南少产麦,过年时吃不上饺子,思乡的中原客家移民想出一个办法,把做饺子的馅料填进豆腐块中,代替饺子,从中得到一点慰藉。因其味道鲜美,于是便成了客家名菜。这独特的风味,经历代流传,一直作为客家菜的典型代表。传统的酿豆腐馅料,主要选用上肉、马鲛咸鱼、香菇、陈皮等。其吃法,除了与饺子的煎、煮、蒸相同外,还有焖、煲、炸等。
客家咸鸡
客家咸鸡也叫“外婆鸡”,据说很久以前,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一位很疼爱外孙的外婆,由于过节时,女儿和外孙都无法回家,所以她在过年杀鸡时特地把鸡腿留下来,埋在盐堆里保存。等到节后女儿带外孙回娘家时,老婆婆就将盐堆里的鸡腿取出来给外孙吃。没想到经过盐腌制的鸡腿咸香鲜美,外孙特别喜欢吃,并一传十、十传百,一道美食就此诞生。
客家红烧肉
客家红烧肉是客家人的一道经典名菜,口感肥而不腻、软糯香甜,是老少皆宜的美食。同时,红烧肉还富含胶原蛋白,是美容养颜保持肌肤弹性的一道菜。客家红烧肉的烹饪方法各种各样千变万化,而且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在中国各地流传甚广,是一道著名的客家菜肴。
猪肚鸡
猪肚鸡——源自广东客家菜,是客家人招待贵宾的重要菜肴。传说很久以前,有位贵妇人刚生完小孩,因为需要补身体,家婆每日都煲补品给她吃,可是她吃什么都没有胃口,身体也日渐消瘦,把家人都急坏了,刚好她丈夫的朋友是厨师,于是把朋友叫来做菜给她吃,发现她特别爱吃胡椒煲猪肚,而且胃口也不错,但是营养还是跟不上,后来想一办法,把土鸡放进猪肚里面加药材煲汤,贵妇人胃口大开,吃后身体比产前还健壮,当地人听闻后纷纷来学做这道菜,因此得名。
除此之外
我们熟悉的客家菜还有
梅菜扣肉
煎酿蛋角
客家盆菜
开锅肉丸
咸香鸭
咸菜炒猪肠
客家酿三宝
除了传统客家菜,
新春来临,
传统小吃也是河源人必吃的食物。
有了它们,
才叫真正有了“年味”。
传统小吃
角仔
角仔,又叫油角,以前在过年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的客家人都会有,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过年食品。角仔的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
制作方法:
1、和面,先将面粉加上鸡蛋、把和好的面团碾成薄片,用圆型玻璃茶杯作为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圆型角仔皮。
2、做馅料,用炒熟的花生米(碎的),加入白炒糖、炒熟的芝麻,掺匀搅在一起,逐片放进馅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圆边捏紧并扭上花纹。
3、放进锅里炸成金黄色,一个个美味的角仔就出来了!
米饼
米饼是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制粉、压坯成型、烘干、等操作而加工成的糕点,一手拿棍子,一手拿饼模,双手并用打造出的美味。
糖环
糖环是广西、广东一带有名的特产小吃,是春节过年必备的好食品。糖环在过年的时候代表好意头,预兆钱财的意思。
制作方法:
1、煮糖浆,用清水搓成糯米面团,再加入沸水和糖浆继续均匀搓。
2、搓成粉团压进糖环模具里,用力压,用刀批平,用力拍出。
3、放进锅里面用油炸,香喷喷、爽口的糖环出来了,金黄金黄的,看见都流口水了!
蛋散
蛋散,客家特色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等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
制作方法:
1、将面团擀薄,切成长方形。
2、用刀子早中间划开三条线,请注意长短的区别;
3、在中间的三条被剪开的口子,将其中的一条边穿过中间的长口子即可。
笑枣
笑枣为圆球形,实心,外粘芝麻,表面有一裂口,笑枣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笑枣香甜暄酥,十分可口,是春节必备年货之一。
炸芋丸
客家炸芋丸是人们在春节、七月半、八月半的应节美食,炸芋丸具有“酥、香、脆”的口感,吃后回味无穷,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
猪麻皮
猪麻皮,又叫面干,一种客家膨化食品。年货精选,有红白黄等颜色。
牛耳饼
“牛耳饼”,顾名思义,因其外形与牛的耳朵类似而得名,是客家传统小吃,也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样食品。
油果
油果,又称油糍、煎堆。分甜咸两种口味为主。逢年过节必备小吃。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道菜呢?一起来分享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