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授牌暨投产启动仪式在河源高新区举行。该基地主要研发和生产的5G射频前端芯片,是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和发送5G信号的关键*芯片,为我国在5G无线局域网领域硬件前端部分*产品的国产替代。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
河源5G芯片是怎么造出来的?
近日
记者走进位于河源高新区的
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
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以下简称“中试基地”)
在万级无尘车间内看到
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开足马力
通过复杂的封装工艺流程
加工生产出一颗颗先进的芯片及模组
想了解更多河源5G芯片的情况?
跟记者一起来看
为“河源制造”升级“河源创造”提供支撑
“中试基地落户河源,主要是因为河源具备优惠政策条件和优良的科研环境,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宏介绍说,中试基地将围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建设高端人才载体、开展*技术研发、助力产业孵化育成等方面发力,为“河源制造”升级“河源创造”提供支撑。在中试基地,由我市“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研发的*成果转化案例“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突破了低能耗、高线性、稳定性等全球行业性难题,实现我国在5G通信及无线局域网射频前端部分*产品的国产替代。
打造1条研发试制中试线,预计5年累计销售额达10亿元
据介绍,这种芯片比国际*进的同类产品功耗低5%~10%,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功耗至少低20%,优势明显。目前,该芯片已通过华为公司的性能及可靠性测试,市场前景良好。
当前,我市依托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大力建设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把中试基地打造成为解决*技术问题、加速湾区科技成果在河源落地转化的重要平台,为我市加速建设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科技支撑。
“接下来,中试基地将建设‘创新研发、产业培育、技术转移、支撑服务’四位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研发与中试熟化服务平台,推动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在此集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为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黄国宏介绍,下一阶段,中试基地的主要工作计划包括:一是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针对河源电子信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开展芯片技术及模组定制设计与先进封装测试及产品认证,培育产业人才;三是加强中试环境建设,打造1条研发试制中试线,形成每年平均2000万片射频芯片及200万颗的毫米波芯片量产能力,预计5年累计销售额达10亿元,达到中试及小规模量产水平;四是承接湾区科技成果在河源转化落地,以珠江人才团队成果转化为示范,为河源培育新兴产业。
羊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