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已雏形初见,待显峥嵘。站房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穿梭不停,在各自岗位上进行*的冲刺收尾工作。据介绍,赣深高铁河源东站预计于7月1日前达到静态验收条件,这意味着江东新区在支持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建设中的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站台。河源日报 黄世军 摄
今年以来,江东新区立足“十四五”新起点,抢抓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重大机遇,承担起“未来城市发展*、河源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主战场”的重任,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努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
放眼江东新区各地,“融深”“融湾”渐入佳境,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一座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城正加速崛起。
▲市区瞰江东城市起步区。河源日报 黄世军 摄
高位谋划
撬动“现代河源”提效破局、开启新局
从成立之日起,江东新区就肩负着引领河源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命。河源市把该区作为“融深”“融湾”的“头号工程”倾力打造,明确该区“河源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的主战场、未来城市发展的*,全市融入大湾区*城市群、深圳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平台”的战略定位,提出“把江东新区打造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平台,撬动30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河源’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引领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组织筹建、规划建设等阶段,由市级层面统筹、谋划,确保江东新区规划建设高位推进。
为此,河源成立江东新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高铁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深河科技园开发建设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组长,指挥部由分管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冲破体制机制束缚,为推动江东新区开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1月21日,河源市政府与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投资达1000亿元的深河科技园将落户江东新区。这一消息振奋河源,这将是江东新区在“融深”“融湾”之路的一次飞跃,深河科技园将助力江东新区在产业配套、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发展,进而辐射带动整个河源。签约当天上午,河源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便提出,以探索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创新发展。
在谋篇布局、提效破局、开启新局的关键阶段,河源市委、市政府屡屡为江东新区把脉定向、擘画未来、提振信心。今年4月15日,河源市委常委会召开江东新区现场会议,为江东新区发展“把脉问诊”,在当天召开的江东新区党委(扩大)会议上,江东新区党委书记孙宇红向全区传达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要努力把江东滨江新城、高铁新城、科技产业新城(深河科技园)分别打造成现代服务高地、“融深”“融湾”高地、创新创业高地,以托起江东新区开发建设的高地,统筹推进新区全域高质量发展;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江东新区统筹做好城市、江岸、功能、产业“四篇文章”,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河源未来城市发展*建设迈上新台阶。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让江东新区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平台优势加快凸显,在江东新区的引领带动下,30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河源”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三江六岸”城市建设为重点的都市经济圈。以江东新区为*的“现代河源”,已纳入深圳都市圈,中心城区被列入深圳都市圈副中心,河源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鸟瞰河源江东新区凤凰路周边建筑群。河源日报 杨坚 摄
接轨湾区
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6月12日,赣深高铁传来捷报,随着*一节长轨铺设完成,赣深铁路广东段与江西段钢轨在河源市下车镇和一村接轨,赣深铁路广东段与江西段正式成功接轨,这标志着赣深铁路广东段全线正线轨道铺设完成,江东新区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与湾区接轨掀起了江东新区的投资热潮,在河源市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活动江东新区分会场,开发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24个重大项目参与此次集中动工,总投资102亿元,涵盖医疗、电子科技、新材料、生物科技、智慧城市、交通、教育、公共服务配套等多个领域。据介绍,今年以来,江东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2亿元,同比增长119.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92.4%。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高新产业在江东新区加快布局落地。江东新区按照“一主两副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科学谋划“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四组团”是江东新区发展的总抓手和主战场。
其中,城市起步区组团聚焦城市功能,2018年以来,该区域贯通10条市政道路、10.8公里,紫金桥头、紫金桥北、大坑片区等综合开发和城东水质净化厂等民生项目加速推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奠基,市青少年宫和教师发展中心项目启动建设,一批总部经济、商业综合体、商住、医疗康养类项目集中签约落户。
高铁新城组团聚焦枢纽门户,采取TOD+*的模式推动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着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体验以及商务服务、商贸物流、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等功能,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产业生态圈。目前,高铁新城组团已签约项目8个,投资总额约470.1亿元,高铁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配套设施和深河人民医院等民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内将全部建成。
▲深河人民医院。河源日报 黄世军 摄
产业起步区组团聚焦高新产业集聚,2018年以来,落户项目28个211亿元,竣工投产10个项目,新区产业园成为粤东粤西粤北12个新区中*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省级高新区,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江东新区产业园。河源日报 黄世军 摄
特色产业组团则聚焦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通用机场、古竹码头选址工作顺利推进,融创文旅城、产业集聚区、旅游大道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古竹教育产业园、古竹市民活动中心、大众花园(安置房)加快推进。
砥砺前行
“融深”“融湾”之路再上新台阶
曾经一片荒芜的东江东岸如今道路笔直宽阔,施工车辆来往不停,建筑工地吊塔林立,工厂车间机械轰鸣——江东新区建设大道延伸路、职院南路、梧桐二路、凤凰路、梧桐三路等多条道路建成通车,随着“三江六岸”水陆通道打通,江东新区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总投资约39亿元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骏世界城项目已基本建成,东江东岸碧道和生态环保城市会客厅等项目开放,河源通用机场、东江航道码头项目积*推进;赣深高铁站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其配套设施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也正全力推进中……
成立于2014年的江东新区已锋芒初露:“十三五”(2016-2020)时期江东新区累计落户项目37个605亿元,动工投产项目31个289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创新动能全面激发,培育高新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建有省级研发机构6家、市级研发机构27家、孵化器1家,“十三五”期间申请专利725件,专利授权量达453件。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江东新区奋力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平台”、深入推进“河源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关键阶段。在“十四五”时期,江东新区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开发6—10平方公里,积*引进央企、省属国企和知名民企参与高铁新城连片开发建设,围绕河源东站商务中心及迎客大道城市发展轴,加快实施华南城桥头商业综合体、邬塘水库数字经济与大健康项目、站前城市综合体等,建设“站城一体、业态融合”的“融深”“融湾”枢纽门户。
▲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站台和路轨等均铺建完毕,正在完善细节,迎接年底高铁全线开通。河源日报 杨坚 摄
来源:南方日报、江东发布
大人物 揽江东
首付9万起,最长分期5年
江东城芯C位,企业总部基地旁
建面约107-129㎡揽江俯园3-4房
一线品牌价值 舒居有保障
项目从选材、设计到施工、交付都做到层层把关,让你省时、省心、省力,快一步安心舒居。
二主干道出行(凤凰路&东环路)
项目位于江东城芯C位,近靠城市主干道,四维交通路网,生活出行便利快人一步 。
通行无阻(三大高铁&五大高速)
项目占据交通枢纽无缝接驳内外,乐享全城醇熟配套,共享湾区精彩。
四大新中式主题园林环绕
新东方经典围合式布局,四季繁华绿意,曲折蜿蜒,移步换景,开启新式自然人居 。
五大商圈 繁华都荟芯
中骏世界城(在建中)、万达广场(在建中)、坚基购物中心、万隆购物中心、翔丰购物广场,5大商圈,覆盖全客层消费,满足居住、娱乐、休闲购物等高尚生活需求。
六级生态 宜人景观 宜居新地标
凤凰岭公园、梧桐山公园、东江湾公园、滨江亲子公园、客家文化公园、河源市儿童公园,六级公园体系,坐享城芯山林好风光。
羊咩咩